版权声明:本报告由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撰写出品,通过市场信息研究网对外发布。无论网站或媒体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视为侵权,我公司将保留以法律手段维护版权之权利。如需购买本报告,请直接联系我们,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的服务。欢迎上门考察!(乘车路线 驾车路线)
集装箱,英文名container。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因此集装箱是一种伟大的发明。
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
我国国际航线出口重箱远大于进口重箱,为维持集装箱平衡,每月需要海运调进空箱300万标箱,同时通过国内集装箱制造实现集装箱平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贸易产生较大冲击,去年我国集装箱国际航线需求下降8%。随着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大量货物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去年下半年开始,海运需求快速增长,去年四季度增速达到14%。但受集装箱境外流通周转不畅、海运回调空箱减缓的影响,导致空箱短缺。最严重的时候,海运进口空箱量缺口达到200万标箱,出现一箱难求。
疫情导致的货运需求不均衡性增加、港口拥堵等问题,使船舶运行效率下降,船舶运力紧张状况凸显,尤其是现货市场出现‘一舱难求’,进而推动集装箱班轮运价出现大幅上涨。目前全球疫情影响仍在延续,港口拥堵、船舶周转效率低的状况一时间难以扭转,大量新造船目前还不能投入使用,导致海运价格持续走高。
数据显示,全球96%以上的干货运集装箱和100%的温控集装箱是中国生产的。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是世界领先的集装箱生产国,但从事集装箱生产的企业数量依然较少,疫情更是打乱了集装箱生产的节奏。
除了生产本身,港口拥堵也导致集装箱供不应求。数据显示,今年10月,洛杉矶和长滩在港停时分别达到11.3和10.6天,欧洲港口如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港口在港停时普遍在2天以上,中国上海港、深圳港在港停时2-3天。
受疫情影响,码头操作、海员换班、码头工人换班、相关检验检疫、集疏运等相关环节效率下降,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状态。船舶在装运港口不能及时装船,在卸货港口不能及时卸下集装箱,整体集装箱运输有效能力受损,造成船舶运力短缺。
报告摘要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3、报告简介
第一章 产品定义与分类
第一节 产品定义
第二节 产品分类
一、干货集装箱
二、冷藏集装箱
三、罐式集装箱
第三节 产品用途
一、运输行业
二、物流行业
第二章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现状概述
第二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第三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政策环境
一、 国内政策(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标准、规定以及可能得到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
二、 国外政策
1、产品政策
2、贸易保护政策
第三章 2017-2021年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全球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全球集装箱制造市场发展概况
第三节 全球集装箱制造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节 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供需平衡状况分析
一、集装箱制造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二、影响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分析
第五节 集装箱制造市场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第四章 中国集装箱制造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市场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17-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总体规模
一、集装箱制造产业总体规模
二、集装箱制造行业生产区域分布
第三节 中国集装箱制造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节 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供需平衡状况分析
一、集装箱制造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二、影响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 集装箱制造主要品牌分析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品牌构成
第二节 品牌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市场竞争程度
一、市场集中度
二、市场竞争类型
三、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第四节 中国集装箱制造市场集中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2017-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第二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集装箱制造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 集装箱制造行业相关标准分析
第三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集装箱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现状
二、 集装箱制造行业专利技术分析
1、集装箱制造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
2、集装箱制造行业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3、集装箱制造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4、集装箱制造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第七章 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销售利润率
2、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3、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亏损面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1、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资产负债比率
2、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利息保障倍数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1、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应收帐款周转率
2、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3、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1、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2、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
3、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八章 集装箱制造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第一节 市场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
第二节 市场壁垒
一、市场进入门槛
二、市场成长门槛
三、市场壁垒预测
第三节 市场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市场发展优势分析
二、市场发展劣势分析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集装箱制造市场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华东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华东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华东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华东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华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华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华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华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华中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华中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华中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华中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四节 2017-2021年华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华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华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华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五节 2017-2021年西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西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西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西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六节 2017-2021年西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西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西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西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七节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运行情况
一、东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
二、东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特点
三、东北地区集装箱制造市场潜力分析
第十章 集装箱制造产品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二节 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三节 滴滴集运(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四节 深圳南方中集东部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五节 东莞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六节 东方国际集装箱(连云港)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七节 东方国际集装箱(广州)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八节 东方国际集装箱(锦州)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九节 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节 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一节 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二节 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三节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四节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五节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六节 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七节 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八节 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九节 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二十节 上海竞盛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集装箱制造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行业现状
二、市场现状分析
1、钢铁
2、制造器械
三、发展趋势预测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集装箱制造行业的意义
第三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行业现状
二、市场现状分析
1、运输行业
2、物流行业
三、发展趋势预测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集装箱制造行业的意义
六、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第十二章 市场替代品互补产品分析
第一节 产品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替代品对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第二节 产品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二、互补品对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市场热点深度分析
第一节 市场产业链分析及延长策略
第二节 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对市场影响
第三节 低碳循环经济对市场发展影响
第四节 市场“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
第五节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对市场发展影响
第十四章 集装箱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政策趋向
第二节 2022-2026年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趋势分析
一、2022-2026年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产品应用趋势分析
二、2022-2026年我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空间
第三节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
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
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
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四、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
第十五章 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22-2026年集装箱制造市场发展前景
第二节 2022-2026年集装箱制造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供给预测
二、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需求预测
三、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供需平衡预测
第四节 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一、产业振兴规划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二、基础建设猛增带给行业的机遇分析
三、集装箱制造迎来政策发展机遇
第五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第十六章 集装箱制造市场销售渠道及客户群研究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市场销售渠道结构
第二节 集装箱制造市场营销渠道建立策略
一、大客户直供销售渠道建立策略
二、网络经销渠道优化
三、渠道经销管理问题
第三节 集装箱制造主要客户群分析
一、客户群消费特征分析
二、客户群稳定性分析
三、客户群消费趋势
第十七章 2022-2026年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第一节 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制造行业的投资风险
一、市场风险
二、政策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行业进入、退出壁垒风险
五、部分产品产能过剩潜在风险
第二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融资情况
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四、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三节 2022-2026年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机会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四、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机遇
第四节 2022-2026年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技术风险及防范
三、供求风险及防范
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七、其他风险及防范
第十八章 集装箱制造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集装箱制造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集装箱制造品牌的重要性
二、集装箱制造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集装箱制造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集装箱制造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集装箱制造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集装箱制造经营策略分析
一、集装箱制造市场细分策略
二、集装箱制造市场创新策略
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
四、集装箱制造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第四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22-2026年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战略
二、2022-2026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第十九章 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节 集装箱制造行业投资建议
一、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第三节 2022-2026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的投资建议
一、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的重点投资区域
二、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的重点投资产品
1、散货集装箱
2、液体货集装箱
3、汽车集装箱
4、牧畜集装箱
5、兽皮集装箱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日前表示,随着中国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班轮公司加快空箱回运,目前月产能已经由以往的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的50万标箱。据主要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新箱库存已超过40万标箱,新箱供给有较为充足的保障。
在中国大陆主要航线上,今年1-8月,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舱位数开始大幅度增长,其中北美航线运力达到911万标箱,同期分别增长40.2%和24.8%;西北欧航线运力为567万标箱,同期分别增长23.7%和8%。同时,航运企业采取将散运船改为集装箱船、将其他航线船舶调到中国航线、制造新船舶等措施,有效缓解了集装箱供不应求的现象。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国内仍有不少积压订单,集装箱船装载率仍处高位,短期内运价难以降下来。
有关专家建议加强船货双方供应链运输的长期合作。长约客户是集装箱运输“大头”,很多境外货主企业都会签署长期合约,以稳定价格获得运输服务保障。
现多方正致力于协同加强国际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国际供应链体系包括航运公司、港口、堆场、仓储、拖车、火车、贸易商、代理及货主等各个环节。当前供应链紊乱、船舶延误运力紧张、供需矛盾突出,主要是由于货量增加,海外港口及后方集疏运体系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叠加劳工短缺等因素。供应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应加强合作,强化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衔接串联,协同建设高质量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